找到相关内容826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清辨“名言中自相有”之看法的探讨

    自性的,所以是自相无的,更不能成为“共许极成”(共同同意)的“主词”。  (2) 喻不相同之阐明  《广论》对月称“喻不相同”之说明如下:  “此中义者,非是显示可有总声非大种造及非德亦非所作,先...对手的主张:  “有(人)许依他起有自性(gzhan gyis dban·gi n·o bo ),依他起之性以无能取所取为相(特质),如无常性等[与依他起]不可说为[同]一性、[差]异性若如彼意,则当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254802.html
  •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检讨

    积聚而有,故而功夫即是放舍即是除,本体是般若义的自性,故所悟者乃以无所得为悟。   我们的第二序的诠释工作是对禅师家的诠释的再诠释,这两者都是离开了功夫操作的主轴的思维活动,都是功夫的知识性解说活动,...的宇宙论的讨论。   而佛教的世界观则有六道四圣、有生死轮回、有重重无尽的缘起世界,而其宇宙本体的观点却因见其缘起而领悟性,性则无目的,故非道德,它的修持活动的现世性,不过是大乘佛教六度法门中的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754809.html
  • 工夫理论与境界哲学

    般若义的自性清净状态中言,本体既是清净,而存有者又是五蕴积聚而有,故而功夫即是放舍即是除,本体是般若义的自性,故所悟者乃以无所得为悟。  我们的第二序的诠释工作是对禅师家的诠释的再诠释,这两者都是离开...有重重无尽的缘起世界,而其宇宙本体的观点却因见其缘起而领悟性,性则无目的,故非道德,它的修持活动的现世性,不过是大乘佛教六度法门中的表现方法,现世界也不过是修行活动中的一个切近的世界,并非对此一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954936.html
  • 纯印老人(3)

   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,若有所得,妄说祸福,见闻觉知,即是尘劳邪见”。自性不会染着外境,其恒常不变,犹如虚空、明镜,本体无染,此即真如的妙用。欲达此境——丢心。  (二)心大法大  自性  纯印老人一生为我们学佛人做了应如何发心立愿的示范,如老人三轮体的无相布施告之行者,应以虚空之心,发虚之愿,行虚空之行,证虚空之果。  此无相布施之一念心,无法不在其中,当下空无自性自性本无实在自体可得。而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2955086.html
  • 社会化,还是世俗化?——中国当代佛教发展的基本问题

    它们可以被处理为有关系,整合在一种特别的处理方法之中。  大乘宗对于真-俗关系的处理,则强调事无自性,缘起性,转以-有关系来处理。如《大智度论》主张:  “诸法一性无二,一性所谓毕竟。无二者,无毕竟不毕竟。一法性,即是无性毕竟。”[16] “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,所谓五蕴、十二入、十八界等,无为法灭无因缘,常不生不灭入虚空。”[17]  因此,世界上任何的存在皆为空无自性,缘起性。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4055469.html
  • 喜乐与空无(4)

    修行法。  以此来区别诸法自性的智慧,在悟得空性之后,调整心识和肉体因素,再进行胜义谛的性瑜伽观想。  恳请加持梦幻具钩牵  内在外观了知得证悟  非为如实虚像常出现  诸法幻定形如海中月  此段颂文...自己:  ‘虽然这个阶段中的事物,如同具有自性实象出现,却由于我在观想平衡修行法时,体验了性,所以我知道它们都是幻觉假象。’  这足以说明,在观想后期,为如幻观想修行。  轮回涅盘本来无自性  因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055691.html
  • 印度佛教的经院化和密教化

    破除唯识有“性”上。按照唯识家的说法,“识”的活动及其创造物是“”,而识体和识性并不。月称认为,“”是指“自性;承认识体和识性是“有”,就使“自性”的般若理论无法贯彻到底。据此,月称否认阿赖耶识的实在性,但承认它是假设,属于假有。  月称把中观“无自性”的理论发展成为“性缘起”,也就是说,正因为一切本无所有,才为“缘起”提供条件。这种说法大同于《般若》、《维摩》等经所讲的“从不住本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355693.html
  • 华严法界缘起思想在大乘解脱论中的真诠

    功德。   华严圆教,即以相即相入相摄,主伴俱足,无碍自在,重重无尽为其极则。论其缘起,则以无自性为体,举体起用。就广义的性起言,是摄法界缘起与性起。以华严的最终目的来看,实为说明究竟果证,即十佛的自...集诸佛神妙的威德智用,贯彻诸法性相与理事,从般若解脱的实践观行来看,可谓为“穷理尽性”的法门。华严宗的性起解脱论中最显著的特色教论及思想,完全从纯净无染的“如来藏自性清净心”出发,是以法界缘起重重无尽和相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1355782.html
  • 四阿含经的研究(1)

    诸法缘起义。以一切法假因托缘而有,空无自性,无自性故说为真空。一切法虽假托众缘而有,无徧计我性,但事象宛然存在,故说为似有。故空有辩论的方法虽不同,但同立论于缘起义。而、缘起、中道本为阿含的深义。故...不生不灭所显诸法的理性,自性,故「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」。依因缘所生法,都是生灭的,依缘起和合所显的本有性,都是无常无我的,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、不一不异的空寂性,所以说为无常、无我,即是。这个...

    力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45614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1)

    实在的那一部分。印度人的思想方法要求,并不必否定了不实在的那部分以表示否定,只要概念具有否定的可能性时就表示出来了。所以佛家进一步把这一概念叫作“自性”,“当体”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译成“本无”原不...结合起来说的。  支译着重在大乘“般若”,既包括理论,也注意实践。般若的“缘起性”,理论,是指法的自性,这原是反对小乘有部执名相为实有说的,因此,与名相发生关系的“自性”,是般若的特点之一。般若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1356397.html